时间:2022-09-16 00:51:23 | 浏览:2486
涟源市委书记谢学龙(前排中)在杨市镇三角村了解农村党支部“五化”建设工作开展情况。
红网时刻记者 张兴诚 娄底报道
“跟着驻村干部走,日子就会有盼头。”如今,在涟源市,村民们只要提起驻村帮扶干部,都会情不自禁地竖起大拇指。
涟源隶属于湖南省娄底市,位于湖南省中部,属全国集中连片特殊贫困地区——武陵山连片特困地区,是湖南省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市。近年来,涟源市围绕打赢脱贫攻坚战,坚持“大党建”引领“大扶贫”,发挥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狠抓队伍建设,强化责任担当,进一步凝聚党建促脱贫合力,用心、用情、用功,交出了一份漂亮的脱贫攻坚“涟源党建”答卷。
涟源市湄江镇祝融峰村在该市融媒体中心驻村帮扶队支持下,因地制宜,大力发展了 “油茶、金秋梨、黄桃、山鸡、野猪、养牛”等特色农业产业,促进群众脱贫致富。图为该村帮扶第一书记刘果林(左五)把通过朋友圈为特困户吴田中卖掉一头黄牛,将所得的16000多元送到他的手中,并与村支两委干部、吴氏兄弟等商量今年的产业发展大计。刘再丽 摄
巩固战“贫”堡垒 凝聚扶贫合力
“多亏市里给我们派来一个好书记,路宽了,水通了,学校也漂亮了。”谈及如今的变化,涟源市七星街镇甘庄村村民们感激之情溢于言表。
以前的甘庄村,干部不齐心,党组织软弱涣散,村里各项工作滞步不前。2017年2月,王业才带领的涟源市住建局精准扶贫工作组进驻该村,他被任命为村第一书记。“内强组织,外强形象。”发挥好“头雁”效应,持之以恒加强班子建设,王业才团结带领全体村民苦干实干,昔日远近闻名的“信访村”变成了“和谐村”。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为提高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力、引导力,涟源市坚持固本强基,通过选优配强基层领导班子,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坚强组织保障。
截至目前,涟源选派了471支工作队驻村帮扶,还组织13562名党员干部与贫困户结对帮扶,实现148个贫困村和323个贫困人口在100人以上的非贫困村驻村帮扶、所有贫困户结对帮扶“两个全覆盖”。
还选派了科技特派员55名,开展科技扶贫培训267期,培训贫困户10087户,发放技术资料29358份,实现贫困村科技培训全覆盖。
实际工作中,涟源市委积极采取措施,建立健全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关心和爱护扶贫一线干部,不断提升基层组织战斗力。
切实加强村级后备干部队伍建设,储备30岁以下后备人才1068人,通过确定培养联系人、安排工作任务等方式加强跟踪培养、压担锻炼。
坚持“凡提必扶”原则,明确每年拿出5个以上科级领导职位,用于提拔重用优秀驻村干部。每年拿出一定计划名额,面向驻村干部招录乡镇公务员,以拓宽干部成长路径。
开展“三个一批”活动,宣传表彰帮扶工作队员60人,提拔重用扶贫一支书9名,非贫困村驻村指导员2名,约谈驻村工作队8人、后盾单位负责人8人。优秀工作队奖励3000元,驻村工作队员按200元每人每月的标准差额发放绩效奖金,全面激发了驻村工作队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组织开展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和村(居)委会集中轮训4次,选派贫困村党组织书记参加省、娄底市集中培训,由乡镇街道组织开展村(社区)“两委”班子成员党建工作和脱贫攻坚业务轮训,累计培训15000多人次,增强了干部真抓实干能力。
“贫困村不退出,贫困群众不摘帽,帮扶队不撤兵。”涟源广大党员干部坚守扶贫一线,迎难而上,筑起了一道道坚强的战“贫”堡垒,确保了涟源脱贫攻坚工作有序推进。截至目前,全市累计脱贫55348户174753人,148个贫困村全部出列,贫困发生率由2014年18.30%下降到0.45%。
涟源市委组织部派驻杨市镇长溪坪村第一书记吴文强,每天骑着自行车走村串户。
完善党建体系 强化责任担当
在涟源市安平镇,当地的党员干部都知道,镇党委书记梁革军会经常把他们召集到自己办公室谈心谈话,强调最多的,就是要牢记责任,奋发有为,于民心所向谋发展,向心灵深处要动力,主动谋其政、履其职、尽其责、善其事。
为此,安平镇还结合当地实际,制定了党建助力脱贫相关责任担当机制实施方案,全面推行“党建+”“屋场会”“法治服务乡村振兴”等做法,探索形成党员主联、群众互助、党群共治的基层治理机制和模式。
“围绕如何强化责任担当的要求,村里以建立健全责任体系为抓手,制定责任清单,明确各方责任,有效激发了党员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安平镇梅家村党支部书记张会兰说。
为推动脱贫攻坚政策落实、工作落实和责任落实,涟源市由市委书记担任指挥长,各行业主管市级领导担任分指挥长,市级领导带头当好各项工作落实的“督办员”、涉贫领域重点信访的“包案员”、产业发展包村示范的“指导员”,带头践行一线工作法,带头真抓实干。
明确各级党政主要负责人为脱贫攻坚第一责任人,市乡村三级层层签订责任书,立下军令状,“不摘穷帽就摘官帽,不换面貌就换人”。分类制定完善乡镇、行业扶贫责任单位、下派第一书记、驻村帮扶和结对帮扶等考核办法,构建了“市委主体、部门主管、乡镇主责、村组主抓”的责任体系。
同时加强督查考核,将脱贫责任的落实、政策措施的落地、资金的使用与监管等作为考核重点,确保“真脱贫”“脱真贫”,被群众称为“最严格的考核”。每月定期召开讲评会议,对各督查组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总结和督办;对排名靠后的2-3个乡镇和问题突出的市直行业单位、帮扶后盾单位进行通报批评;对排名落后的乡镇党委书记、镇长当场接受“流动黄旗”,并在大会上作检讨发言。
建立召回制度,完善村级党组织书记审查备案制度,对履职不力、工作不实、不能胜任驻村工作的队员及时调整,2019年共调整队员16人次,召回工作队员6人次。排查违纪违法问题村干部163人,清理出村干部队伍84人,调整撤换不合格不胜任党组织书记36人。
啃好脱贫工作“硬骨头”,关键在压实责任。涟源市通过完善扶贫党建体系建设,多措并举,用“精准责任”确保“精准脱贫”。全市上下形成了抓层层,层层抓,上下步调一致、聚力攻坚的大扶贫格局。
创新工作思路 激发脱贫活力
在涟源市湄江镇湄塘村,一栋三层楼的村级活动中心已建成。走进一楼服务大厅,里面井然有序,工作人员正在热情接待前来办事的群众。
“准备把文化广场拓宽加固,增加一些休闲娱乐设施,让村民们工余可以来这里跳舞唱歌、散步玩耍。”湄塘村党支部书记罗立忠指着活动中心旁一处施工现场高兴地说到,“以后这里就更热闹了!”
在村级活动阵地规范化建设中,涟源市按照“新建一批、改扩建一批、规范提高一批”的工作思路,针对村级活动阵地年久失修、面积狭窄、服务功能不完善等问题,按建筑面积不少于500平方米的标准,对全市村级活动阵地进行升级改造。实现所有村级平台均能提供“一门式”办理、“一站式”服务,切实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
2020年继续投入8318万元,对222个村村级综合服务平台进行提质改造,其中新建93个,改扩建129个。投入7000万元统筹推进智慧党建平台建设,打造“一中心三平台”(一体化大数据中心、“互联网+政务服务”平台、“互联网+监督”平台、“互联网+社会治理”平台),镇村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显著提升。
从2017年到2020年,涟源市共投资1.8亿多元,新建村级服务平台195个、改扩建291个,全面解决村级组织“无阵地办事”问题,大大改善了村级组织的办公条件。
村级组织活动场所是村民群众实行民主管理的重要阵地,而发展扶贫产业则是增加农民收入、实施脱贫攻坚的关键一环。
为激活产业发展的“源头活水”,涟源市紧扣“产业致富”这个发展思路,出台实施方案,设立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引导资金1000万元,运用财政担保政策和以奖代补扶持村级集体经济发展,选报35个基础较好的村作为重点扶持对象。
积极探索“党建+企业发展+脱贫攻坚”工作模式,建立“村社一体”专业合作社485个,实现利益联结全覆盖。通过推进乡镇农业园区建设、大力培育村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电商平台、建立奖励扶持机制等措施,着力打造一批村级集体经济示范典型。2019年全市通过电商平台帮助销售的扶贫农产品总金额达1300多万元。
为推动产业和就业扶贫,涟源市充分发挥党组织核心引领作用,健全“公司+贫困村党组织+合作社+贫困户”帮扶模式,组织党员和技术骨干采取“一对一”“一对N”模式,引导全市乡镇建立扶贫车间110个,解决贫困人口1046人就业,开发公益性岗位1092个。完成产业结构调整21000多亩,在各乡镇开辟12个基地种植玳玳酸橙15000余亩,联结贫困户4510人;种植中药材6000余亩与7650个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建立了利益联结机制。仅枫坪镇的扶贫产业园,解决贫困户就业94人,为他们每人每年增加收入24000多元。
党建引领燃壮志,脱贫攻坚谱新篇。时值脱贫攻坚决战决胜之年,涟源市党员干部正全力冲刺,用青春和热血,谱写山乡巨变的生动故事,让高高飘扬在脱贫攻坚一线的党旗愈加鲜艳。
读创/深圳商报记者 刘芳 通讯员 袁小平 杨鹏 刘凤花/文 黄庆阳 杨鹏/图从一组数字看光明区公明街道对口帮扶,220公里(深圳市光明区公明街道与汕尾市城区捷胜镇南门外村间的距离)。10(贫困村出列10项指标均满足,达到出列标准)。
12月23日,在为期七天的“2017新媒体走基层 聚焦广西脱贫攻坚采风活动”中,新闻媒体记者最后一站到达来宾合山市。这座曾经产煤量占广西四分之一,为广西经济建设作出过巨大贡献的城市,随着煤炭资源日益消耗,2009年,合山市被列为全国第二批资
9月8日,鲁甸县召开巩固脱贫攻坚推进乡村振兴领导小组 2022 年第六次会议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调度会议。县委书记张洪坤主持会议并讲话。张洪坤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有效衔接乡村振兴的重要指
江口县位于贵州省东北部、铜仁市中部,地处武陵山主峰梵净山下,是武陵山集中连片贫困地区、国家级扶贫开发重点县。2014年全县有贫困村80个,建档立卡贫困人口4.3万人,贫困发生率19.85%。通过全力攻坚,2017年江口县实现脱贫摘帽,201
红网时刻记者 王石磊 张金东 通讯员 瞿云 怀化报道沅水河畔的大美沅陵。(瞿宏红 摄影)“天高路远不用怕,我会牵着你的手,精准扶贫路上,我会一直在你身后……”恰如沅陵扶贫歌曲《我会牵着你的手》中所吟唱,脱贫后的沅陵儿女,用壮志豪迈的歌声,唱
发挥资源优势 创新发展模式 助推脱贫致富——巧家县大力发展光伏产业为脱贫攻坚输送源动力光伏扶贫项目作为国务院扶贫办2015年确定实施的“十大精准扶贫工程”之一,成本低、见效快、收入可持续。巧家县立足光热资源优势,坚持脱贫攻坚与新能源利用相结
近年来,芦溪镇以脱贫攻坚为统领,因地制宜,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助力群众增收致富,巩固脱贫攻坚成效。芦溪镇是我县的北大门,行政区划调整后,由原芦溪镇、花园镇合并而成,全镇幅员面积134.33平方公里,常驻人口12万余人。芦溪镇鹤林村由原棬林村、
四川新闻网消息(唐小未 记者 袁洋)雅安市雨城区草坝镇顶峰村是一个普通的山村,它能够稳定脱贫的原因,是村级集体经济持续发展,村民有长效增收产业。时间跨度不过6年,同一方水土,同一方人,却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中,实现了消除绝对贫困与推进乡村振
来源:遂宁日报-遂宁新闻网脱贫攻坚党旗红——记全省脱贫攻坚先进集体中共遂宁市安居区委组织部4月22日,四川省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举行。在接受全省表彰的先进集体中,安居区委组织部荣获全省脱贫攻坚先进集体荣誉称号。这份殊荣,体现了四川省委、省政
涟源市古塘镇金秋梨丰收。廖杰锋 摄 龚雅丽 刘再丽 廖鹤松 卢利飞 战鼓声声催人急,不获全胜不收兵! 脱贫攻坚决战决胜之年,涟源坚持目标导向、结果导向和问题导向,紧盯“两不愁三保障”,一仗接着一仗打,接连开展脱贫质量“回头看”“百日攻坚”“
涟源市委书记谢学龙(前排中)在杨市镇三角村了解农村党支部“五化”建设工作开展情况。红网时刻记者 张兴诚 娄底报道“跟着驻村干部走,日子就会有盼头。”如今,在涟源市,村民们只要提起驻村帮扶干部,都会情不自禁地竖起大拇指。涟源隶属于湖南省娄底市
南宁云—南宁新闻网讯(记者 李琴)8月23日,记者从广西支持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工作新闻发布会获悉,经过8年努力,全区所有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贫困村、贫困县全部脱贫摘帽,同全国一道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困扰壮乡千百年的绝对贫困和区域性贫困问题得到
韦文体是村里致富带头人还获评南宁市第一届文明家庭家庭和睦万事兴 举家共建幸福村南宁云—南宁晚报讯(记者陈蕾)南宁市邕宁区蒲庙镇联团村曾是自治区级“十三五”时期整村推进贫困村,如今的联团村乡村面貌越来越美,处处生机勃勃。
南方网讯 近期,“百年奋斗 圆梦小康——广东乡村脱贫奔康成果巡回展(省图站)”在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开幕。此次展览,旨在回顾百年来广东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在圆梦小康路上,在探索解决“三农”问题实践中,为全国作出的广东贡献、提供的广东智慧、交出。
建档立卡贫困户的危房改造、困难学生生活费发放、安全饮水、社会兜底保障、医疗保障和大病救助100%完成,全市有劳动能力贫困人口人均可支配收入16266.57元,46个省定贫困村及15188户35546人全部达到脱贫退出标准。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