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9-15 23:47:51 | 浏览:3644
湘中明珠——娄底。(柳勇/摄)
如画的青春娄底。(柳勇/摄)
忙碌的生产一线。
编者按:十年砥砺奋进,泱泱潇湘绽繁华。党的十八大以来,湖南牢记嘱托,勇毅前行,奋力推动经济社会各个层面绽放精彩蝶变。在党的二十大即将召开之际,红网时刻策划推出“湖南这十年 奋进新征程”系列报道,全景扫描十年来各市州奋勇前行、锐意进取所取得的辉煌成就与宝贵经验,书写新时代湖南高质量发展的新答卷。
红网时刻新闻记者 谭卫丰 杨艳 娄底报道
盛夏时节,湘中明珠,万物勃发,生机盎然。
在“材料谷”里,机器轰鸣,焊花四溅,车辆穿梭,处处涌动着争先创优、紧抓快干的创业激情;在水洞底镇,无数个“周志盛”式追梦者投身于乡村振兴第一线,用“辛苦指数”换来群众“幸福指数”;在紫鹊界景区,中外游客徜徉于数万亩梯田间,感受绵延千年的诗意……
党的十八大以来,450万娄底干群万众一心、奋发进取,交出一份精彩的发展答卷、一份的亮丽绿色答卷、一份出色的文明答卷、一份暖心的民生答卷——
十年来,全市人均生产总值跨上4万元台阶,钢铁新材产业集群产值突破千亿;
十年来,冷水江锑煤矿区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入选中国生态修复典型案例,资江水域禁捕退捕工作成效明显;
十年来,娄底先后成功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全国卫生城市、全国文明城市;
十年来,全市3个贫困县全部摘帽、498个贫困村全部出列,全科医生驻村全覆盖工作居全省第一。
发展答卷——
聚焦材料谷,两大主导产业迸发新动能
2022年7月15日,汽笛长鸣,满载300吨500MPa级高强抗震钢筋的专列从涟源钢铁有限公司出发,直供川藏铁路。一批批“娄底制造”奔赴大西南,为国家超级工程贡献更多娄底力量。
这是娄底“材料谷”主要产品在应用于港珠澳大桥、复兴号动车、武广高铁、昌江核电站等100多个国家级重特大工程之后的又一个成功案例。
近年来,娄底全面落实“三高四新”战略定位和使命任务,立足产业基础,找准融入建设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高地的着力点,将建设中部地区“材料谷”作为一号工程,充分发挥钢铁新材和工程机械“两大产业”的主导作用,统筹推进先进陶瓷、电子信息材料等8条工业新兴优势产业链协同发展,构建先进基础材料、关键战略材料、前沿新材料、重要原材料“四轮驱动”产业发展模式。
一个项目,就是一个新的增长点;一批项目,就是一个新的增长极。上半年,娄底生态治理光伏、桥头河通用机场、湖南涟钢电磁材料等重大项目相继开工建设。抢抓硅钢发展机遇,集聚了浙湘、宏旺、金磁等一批硅钢研发生产企业,近300万吨硅钢产能加速形成。
今年1-6月,全市276家规以上先进材料企业营收同比增长13.2%,远高于其他行业。以先进钢铁、先进陶瓷、先进金属复合材料等为主体的材料产业发展新格局正在加速形成。
目前,娄底钢铁新材产业集群产值突破千亿,已建成亚洲规模领先的高强钢生产基地、国内最大的硅钢热轧基板生产基地、湖南先进陶瓷材料产业集中区——新化电子陶瓷产业园、全球重要的玻璃窑用硅质耐火材料生产基地。
十年来众志成城,十年来砥砺奋进,十年来,湘中明珠娄底正稳步“上楼”:2012年,娄底地区生产总值不足千亿,2021年,娄底已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825.76亿元,年增长率达到8.3%;2021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778.20亿元;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年长率16.7%。
生态答卷——
保护环境,绿水青山成“幸福不动产”
“坐在去往矿山的车上,穿过一个又一个村庄和山梁,绕过一个又一个弯道和山坳,展现在眼前的是起伏的山峦、绵延的花海、潺潺的溪流以及游弋在山峦之上的云霭……”这是作家张强勇发布在人民网上的一篇作品,笔下描写的是冷水江锡矿山。
冷水江是中国锑工业的发祥地,是全球最大的锑品生产和供应地区,但120余年的肆意开采,遗留了大量生态环境问题。
2013年9月,锡矿山地区被列入省政府“一号重点工程”湘江污染治理的重点区域。通过实施锡矿山区域环境治理“三年行动计划”,治渣、治水、治气、生态修复多管齐下,一场覆盖“矿内矿外、山上山下、城区乡村”的环境综合治理攻坚战全面打响。2019年,总投资3亿元的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修复项目,落户冷水江。一个集革命历史、工矿文化、地质遗迹、自然风光四位一体的矿区蝶变“版图”徐徐展开。
2021年,锑煤矿区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被国家自然资源部纳入中国生态修复典型案例,在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缔约大会上推介。
10年来,娄底全力呵护“生态底色”,多措并举打好生态环境保卫战,先后出台《娄底市资江保护条例》《娄底市仙女寨区域生态环境保护条例》等一系列地方性法规,用法治力量推进生态环境保护。通过采取强有力的措施,完成整治“散乱污”工业企业388家,关闭锑冶炼企业近100家、石灰窑51家、采石场89家,300多家粘土砖厂全部取缔,煤矿总数从108家减少至24家。开展锡矿山区域环境综合治理攻坚,安全处置锡矿山区域历史遗留废渣7500万吨,修复受重金属污染的土壤500亩,生态复绿面积达3450亩,植树造林超4.5万亩。完成绿色矿山建设38个,韩家山煤矿、闪星锑矿成功申报国家级绿色矿山试点单位。
良好的生态,成为了娄底的“幸福不动产”,更助力着文旅融合发展。在2021湖南文化旅游产业博览会上,娄底组团作为全场规模最大、参展企业最多的参展单元,惊艳亮相湖南旅博会,以丰富优质的旅游资源和悠久独特的人文底蕴,惊艳亮“湘”了一把。
绿色发展助力“精彩蝶变”,文旅融合绘就“诗与远方”。2021年,娄底实现旅游总收入339.98亿元,接待旅游总人次3293.68万人次。
文明答卷——
育人润心,文明之花硕果累累
绿树成荫、鸟语花香;街巷整洁、环境优美;文明驾驶、礼让行人;卫生洁城、扶贫助困;志愿服务、弘扬新风……文明已经成为娄底城市最美底色。
回首创文路,娄底一步一个脚印:
2015年2月,娄底市获得第五届全国文明城市提名城市资格,拿到了创文“入场券”;
2015年7月,娄底召开“三个创建”工作动员大会,正式启动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
2016年10月,《娄底市民文明公约》公布;
2018年6月,娄底市委、市政府组织召开创建全国文明城市誓师大会,向全市人民发出“坚定信心、下定决心、排除万难,确保2020年成功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进军号角;
2019年2月,娄底市首个新时代文明实践指导中心在娄星区授牌;
2020年11月,娄底成功拿下“全国文明城市”这块金字招牌。
10年来,娄底文明之花绚丽绽放:“两个人的公交站”的设立,不仅体现了对弱势群众的帮助,也彰显了城市的人情味和文明程度;已过鲐背之年的退休干部肖光盛,31年如一日致力助学帮困,精准帮助1112名贫困学生喜圆求学梦,让湘中大地爱心如潮,暖意涌动;波涛汹涌的无情洪水中,“托举兄弟”刘雄波、黄学知用自己的双手,不仅托起了生命,更托起社会的温度……
10年来,娄底文明之花硕果累累:涌现出国家级及省、市好人290名,其中有全国道德模范肖光盛、全国岗位学雷锋标兵郭远红,全国最美志愿者朱鹏涛以及4名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获得者、14名中国好人、153名湖南好人。目前,全市已拥有63个志愿服务组织、600多个志愿服务站(岗)、2768个志愿服务团队、61万名注册志愿者,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6个、新时代文明实践所90个、新时代文明实践站2101个。
民生答卷——
增进民生福祉 绘出“幸福”模样
在新化县古台山林场横茶工区的五丰黄桃基地,53岁的周永前正在和工友们一道除草、剪枝、拣果。
五年前,他通过“土地流转入股”等方式,成为了五丰农业的“小老板”,再加上务工的酬劳,一年收入达到3多万元,早早就摘掉了“贫困户”的帽子。
他笑着说,现在不仅有肉吃,有衣穿,有房住,而且彻底摘掉了“贫困帽”,日子越来越有奔头,自己干事也越来越有劲头。
2014年,娄底市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总数达到54.3万人、贫困发生率为15.36%,两项指标均居全省前几位,尤其是新化县自1993年以来一直是国家级贫困县,贫困村数量全省第1、贫困人口数量全省第2,作为湖南脱贫攻坚主战场之一,娄底脱贫攻坚任务艰巨!
咬定青山不放松。党的十八大以来,娄底把脱贫攻坚作为最大的政治责任和第一民生工程来抓,全市上下制心一处。心往一处想、智往一处谋、劲往一处使,牢牢稳住了“底盘”,让人民获得感、幸福感“更上一层楼”。
截至2020年,娄底交出“闪亮”答卷:现行标准下54.22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3个贫困县全部摘帽,498个贫困村全部出列,贫困发生率由2014年底的15.36%下降到0。
当前,娄底正全力抓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翻阅娄底的民生账单,还有这样一组组数据:
2012年以来,娄底开工改造老旧小区205个,49667户,完成投资16亿多元;
2021年娄底分别消除义务教育大班额、普通高中大班额497个、394个,7所芙蓉学校全部建成并投入使用;
全市平均每万居民拥有5名全科医生,居全省市州第一。1825个行政村已实现全科医生驻村全覆盖……这一组组翔实的数据、一帧帧精美的画面、一个个生动的事例书写出暖心的民生答卷。
全面小康只是第一步,幸福生活刚开头。去年以来,娄底在巩固和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中大力振兴乡村,农村人均可支配收入持续增长,2021年达到了15628元。
产业结构更“轻”、经济质量更“优”、发展方式更“绿”、文明底色更“亮”、幸福成色更“足”……娄底以赶超进位的发展势头、整体跃升的良好生态、饱满充实的“民生三感”作答,豪情满怀书写新时代奋进答卷,信心满满阔步高质量发展新未来。
新华社石家庄9月2日电 题:河北:生态修复展新颜新华社记者李凤双、闫起磊道路两旁常见的“白茬山”变绿了,废弃已久的矿坑里“长”出了层层梯田,从前得躲着走的黑臭沉陷区变成市民争相“打卡”的湿地公园。近十年来,河北城乡居民陆续发现,从绵绵燕山。
娄底新闻网讯(娄底日报全媒体记者 谭洲伟 通讯员 刘品)9月14日上午,娄底市公安局娄星分局召开夏季治安打击整治“百日行动”新闻通气会。会上,分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了 “百日行动”取得的成效,并通报了“百日行动”八大典型案例。一起来看↓1、刑侦
湖南省,地处中国中部、长江中游,和湖北省相对应,湖南省因大部分区域处于洞庭湖以南而得名“湖南”,因省内最大河流湘江流贯全境而简称“湘”,省会驻长沙市。湖南东临江西,西接重庆、贵州,南毗广东、广西,北与湖北相连。截至2018年底,湖南省下辖1
平报融媒记者 毛玺玺“天湖苑社区平顶山学院家属院老旧小区改造基本完成,居民广场投入使用已有一周了,基础设置、配套设置共同提升了小区环境,这儿的‘创文’工作相对放心。”12月19日,新华区西高皇街道办事处副主任沈方方说。当天,沈方方和同事一起
2022年7月5日《平顶山日报》5版摩米创新科技园在加紧施工区政务服务大厅实行“一窗通办”河南矿机有限公司在生产液压支架首届消费节系列活动现场卫东区鸟瞰卫东区是平顶山市中心城区之一,面积101.06平方公里,常住人口31万。今年以来,卫东区
安阳坤宇无人机科技有限公司工作人员正在组装无人机“帮”到点子上 “助”到关键处(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万人助万企”活动北关区篇安阳融媒记者 李庆龄 文/图“‘万人助万企’活动开展以来,政府为我们解决了许多实实在在的难题,我打心眼儿里
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李林 河南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陈浩 通讯员 李文茹9月22日,以“书香润万家 奋进新时代”为主题的书香河南首届全民阅读大会在郑州拉开帷幕。作为大会分会场的郑州市二七区,秉承“全民参与、全域覆盖、二七特色”的办会原则,将一场
“市第十二次党代会报告提出着力打造富有活力、富有特色、富有影响力吸引力的‘山水富城·文武福地’,对全市文旅系统而言是一次难得的机遇,更是一次挑战和考验,令全市文旅人倍感振奋和鼓舞。”9月28日,市第十二次党代会代表、山阳区文旅局局长赵伟接受
来源:【宝鸡渭滨区融媒体中心】渭滨区依托茵香河文化旅游度假区内自然景观及独特的区位优势,致力打造一个集城市文化社交、休闲娱乐购物旅游为一体的山水生态大城——中华如意城,届时将成为“生态、康养、文化、教育、配套、社群”六大维度于一体的国家级康
王益区体育场片区整体提升改造工程,先后完善了观众看台、田径场地建设,铺设了塑胶跑道、人造草皮,更换了路灯、场地围栏等。图为市民正在进行体育锻炼。晨曦初露,迎着朝阳在体育场、人民公园里晨跑;暮色渐浓,携家人漫步人民公园,欣赏美轮美奂的灯光秀表